<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23节
    “换句话说,当姜圣传道受业的时候,他就仿佛是满天仙佛的化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但一旦姜圣脱离这个状态,变回普通的凡人,那么他身上固然少了些对世俗金钱、美人、地位的贪念,但他自身的人性,却从未泯灭。”

    道衍的目光看是变得有些复杂,他眺望着诏狱的方向。

    “为师一直在关注着姜圣。”

    “他的身上有少年冲动,也有旅人的疲惫,有一股难得的同理心,也有躺平了接受摆布的无奈。”

    道衍站起身来,慧空认真地看着他。

    “这世间,不缺一个做事的姜圣,缺的是一个能发挥他最大的特点,将他的思维传播至天下四海的姜圣。”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姜圣想要名比昆仑,为师给他便是,正好张宇初提议以仙人之名降下化肥仙丹。”

    “仙人之名,丝毫不逊。”

    “而只有这样,把姜圣先架到了这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他才有资格、有动力,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否则,姜圣若只是世人眼里的一介凡人,他做的那些事情,无论是哪件,都会被口诛笔伐到根本不可能开始。”

    安静地听完,慧空明白了师父道衍的意思。

    在道衍所看来,姜星火身上的‘仙’和‘人’的属性,区分的极其明显,当姜星火处于讲课状态时,那就是真正的仙人之姿;而当姜星火回归正常时,他身上的人性也很容易理解.就像是一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了许久的少年旅人。

    离家太久、太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惦念着家乡,一边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却还要面对当下艰辛的旅程。

    他不会在意旅途中所遇到的宝物,那些他都带不走,他会跟同伴一本正经的吹牛,也会在面对危险时思考自己怎么死的体面一些,同样,也会在路上遇到苦命人时,给予同情的帮助或许他在过去的旅程中,也曾沦落至此。

    而面对一个一心想要回家的少年旅人,用什么办法,才能将其留下呢?

    在他的师父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碍于崇高的名分,不得不暂时留下来,而不是给予他常人眼中的权位。

    这个世界不缺想要获得权位的人,也不缺能去做事的人。

    这个世界,缺一个能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未来的人。

    毕竟,每一个心中热血依旧没有冷却的理想主义者,所需要的,根本不是金钱美人权位这些东西,他需要的,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为师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还是十几年。”

    “这世间的欲念,为师并不留恋。”

    “在几个月前,为师便觉得亲手施展完了扶龙术,此生已经了无遗憾了。”

    “可现在为师却希望,还能再活些年岁,将为师新的理想,铺好路,开好头。”

    道衍手掐念珠,背对着慧空悠然说道。

    以前道衍心中的理想,就是抛家舍业干造反证明自己的“扶龙术”。

    而现在的道衍,心中的理想就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亲手塑造未来,把大明引导向那个“大同社会。”

    他要施展

    ——屠龙术!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道衍不发疯了,反而开始正常地处置公务。

    因为道衍经过漫长的思考,终于意识到了,他在此生注定无法看到类似于“大同社会”的那个黎明的出现。

    但是不要紧,不需要为此而沮丧,因为他的人生,从听姜星火讲那节课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同社会”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制造力进步和历史演进的结果。

    正如凤凰涅盘一般,新的社会总是从旧的社会的躯体上诞生。

    而道衍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便是促进位造力的进步,提前将构成下一个新社会的阶层孵化出来,换句话说,他也就提前促使“大同世界”产生了必要的阶层基础。

    而这个阶层基础,就是商人。

    因此,道衍必须全力以赴地推动下西洋和海外殖民、贸易一事。

    在道衍的判断里,大明如果继续按照老路下去,那么按照他对大明的理解,以农耕社会的强大惯性,恐怕走上这条新路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有外力强制打断了旧的道路。

    到了那时候,恐怕就是姜圣所说的血染石头城了。

    故此,道衍有义务有能力也有责任,顺着姜星火所指引的方向,悄然扭转大明未来前进的道路,把旧的大明,引向一条新路。

    但是要知道,下西洋的时候,文官就已经几百个不愿意了,为此,还是皇帝跟诸藩、勋贵筹的钱,才让第一次下西洋所必须的造舰计划开始启动。

    而如果想要征伐日本,想要扩大对海外的贸易和殖民,这点经费,是根本不够的。

    至于所谓的日本存在金山银山,文官根本不会相信这个理由。

    所以,如果想要让文官们同意凭空支出这么一大笔钱,也是培养新阶层所必须的启动资金,道衍就要谋划一个局,一个看起来荒唐可笑,却能让所有文官不知不觉间跳进去还要感激他的局。

    “权谋之道,姜圣懂得还太少。”

    “今日,为师便先为姜圣探路。”

    道衍决心已定,又吩咐了慧空几句,慧空方才悄然离去。

    而紧接着,便是另一位意料之中的人前来汇报。

    金幼孜一身绿袍,戴着官帽,施施然地拾阶而上。

    “如何?”

    道衍也不摆架子,捻着手中的珠串,笑盈盈地问道。

    看着道衍犹如病虎盯食一般的笑容,金幼孜连声道:“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得知了夏尚书提议大明国债的‘真相’,百官是什么反应?”

    金幼孜戏谑笑道:“看起来都挺羞愧,但估计这帮老狐狸都是装的。”

    “摆个样子罢了。”

    道衍不以为然地说道:“满朝文官,应该早晨没少对夏原吉口诛笔伐吧?”

    “那是当然。”金幼孜点点头。

    “你觉得他们都是出于什么动机?”道衍的话语,带了几分考校的意味。

    金幼孜略微思忖,便说道:“有一些人确实跟夏尚书不对付藉机发难,但这部分人只是极少数,还有一些是随风倒的墙头草,看自己的上司、师长开口了,也跟着斥责两句装装样子。”

    “那你说。”道衍转动手中念珠,“那些个侍郎、尚书,以他们的地位为什么要开口呢?他们既然不是随风倒的墙头草,也跟夏尚书没有仇怨,更谈不上什么利益争端.最重要的是,如果真说扣一个月俸禄‘大明国债’影响到谁,也绝对影响不到他们,这些大官哪个不是家财万贯?扣一个月俸禄,又饿不死,反倒是那些小官真的有揭不开锅的。”

    “指桑骂槐。”

    金幼孜直白且干脆。

    “明着是骂夏尚书,都是骂给陛下听得,一个个说的不都是夏尚书蒙蔽圣上、辜负圣恩?”

    “但是。”金幼孜的面色终于有些疑惑了起来,“道衍大师,有一事我确实不明,还请大师赐教。”

    “且说来。”

    大风卷过,山岗上道衍的黑色袈裟猎猎而动。

    “扣百官一个月俸禄,来认购大明国债,这件事做的,从表面上看来,就是蠢得离谱。”

    金幼孜无奈说道:“您不会不知道,朝廷的规矩.即便是国家再艰难,也不能对官员的俸禄开刀。”

    见道衍不说话,金幼孜复又继续说道。

    “而且,即便是想起一个表率作用,也不能一个月俸禄都扣了啊,有的小官难道逼着他饿死不成?”

    道衍耐心地听完了金幼孜的话语,然后说道。

    “就是要他们觉得,自己差点被饿死。”

    金幼孜一时惊愕。

    “没这个道理。”金幼孜恳切言道,“便是认购的多的官员,给发点不值钱的荣誉,都比这般赶尽杀绝强得多。”

    道衍看着对方,眼神分外冷峻。

    “之前老衲让你转告夏尚书的那八个字,再复述一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金幼孜说道。

    道衍微微颔首,问道:“你是怎么理解的?”

    “便是明面上用‘大明国债’来压文武百官,实际上是要接着这股风,把事情引导到‘化肥仙丹’上面。”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道衍摇了摇头,淡然说道:“你猜测的不假,老衲的布局里,确实有这个意思,但最重要的却是另一层意思。”

    “道衍大师请说来,下官洗耳恭听。”

    “官员们大多出身士绅阶层,本性便是如此,眼前事都顾不过来,没人会在意身后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事情,所以他们对夏尚书也只是装作愧疚,对于化肥仙丹真正对抗小冰河期的目的,也会是漠不关心。”

    “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他们自己的利益。”

    “士绅阶层赖以维持的,无非就是耕与读。”

    “化肥仙丹,对他们最大的利益,就是能提高他们粮食的亩产量!”

    道衍一语道破天机。

    金幼孜点点头,虽然说得直白了些,但事实确实如此,他说道:“百官或许不会相信这真的是仙人所赐,一开始也可能会质疑是否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然会发现化肥仙丹的价值,继而转变态度。”

    金幼孜的推测,自然没错,而道衍接下来的话语,却让他更加吃惊。

    “所谓化肥仙丹,成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之所以要让它成为陛下口中的‘仙丹’,便是因为文武百官并不知道这些,下意识地就会以为,能让亩产量翻倍的仙丹定然价值不菲.老衲便是要利用百官这种心理,让他们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好处。”

    “好处?”金幼孜蹙眉。

    道衍笑呵呵地说道:“这些大明国债,之所以要用京师文武百官的俸禄来扣除,其目的就在于,这些国债,其实是用于建立第一批化肥仙丹炼制工坊的,而京师文武百官,都将因此拥有这间工坊的一部分收益。”

    “什么?!”

    金幼孜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眸。

    “这岂不是,白送了文武百官一个天大的好处?要知道,化肥仙丹一开始卖的肯定是比较昂贵的,这不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正是因为一本万利,才要施恩广泛。”

    道衍的笑容愈发让人看不懂:“你虽然是陛下近臣,可也是百官中的一员,经历了这个过程,你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