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原来我就是顶流 > 第51章 草台班子
    8:10,剧组导演来到现场,发现摄像组没准备完毕,而灯光组却不见人影,不由大发雷霆。

    他让人到车上叫醒负责现场协调的张功,直接当着整个剧组和群演的面开骂。

    “X泥马的,你的脑子去哪里了,你知道不知道耽误一个小时剧组要赔多少钱吗?

    ……”

    上到对方父母,下到中戏母校,都被导演火力全覆盖,此举将导演的光环一下子在周逸心中击碎。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真的认为是一个地痞流氓在骂街。

    张功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并不跟导演争辩,而是低着头忍受着。

    此时,周逸看了一下之前带他们的工作人员,发现对方神情喜上眉梢,估摸着是师哥被对方给坑了。

    陈川骏没想到自己的一时疏忽,反倒让师哥张功丢了大脸,整个人气得鼓鼓若不是黄俊拉着,估计想上去跟导演干架了。

    “导演,东边飘来了几块厚云层。俗话说:云往西、披蓑衣。不抓紧机会抢拍的话,今天下雨又要浪费一天,我们群演可不想今天没钱拿!”

    直接顶牛那是火上浇油,周逸想了暗度陈仓的法子,提醒导演骂人解决不了问题,剧组马上开工才是正事。

    此时,估计导演骂了半天气消了大半,就顺着台阶而下。

    “给你半小时,不管用什么方法,赶紧让灯光组就位,不然他们不要想在剧组里干了。”

    导演刷足了存在感,气鼓鼓拂袖而去。

    剧组工作人员和普通群演像是见惯不怪的样子,都装作刚才的事情没发生。导演可以骂张功,而身为导演助理的张功一样可以将气洒在他们身上,所以大家都聪明地明哲保身。

    在国内影视行业,灯光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80%的从业者来自豫南省的一个县,他们有共同的一个名字——“鄢陵灯光师”。

    91年,当地一位农民北漂先是到北影厂当群演,后因踏实肯干被厂里老师傅留下当灯光助理用,干搬灯、拉线的体力活。

    随着剧组经验增加,他也从打下手的小助理,升到大助理,最后成为了一名灯光师。

    由此可见以前北影厂这些影视国企,里面的老师傅基本功真厉害,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就算你文化水平不高一样可以独挡一面。

    上阵亲兄弟,北漂灯光师要用人首先考虑自己家里的亲戚兄弟,然后将基本灯光知识言传身教。村里,乡里乃至县里许多人见干这行挣到钱,于是纷纷加入。

    经过30余年发展,当地灯光师一带多、多带帮,直接将国内影视行业的灯光组垄断了。

    在国内拍戏,基本上都是整夜整夜的熬,灯光师要提前布光,拍完后还要装卸设备,基本上是到场最早,走得最晚,一天干16小时是行规,有时候甚至要连续工作20个小时。

    所以整个剧组里,灯光师是最辛苦的一批人。不然轮不到能吃苦耐劳的“鄢陵灯光师”一举成名。

    在此剧组,灯光组也是由“鄢陵灯光师”承包,一个灯光师带着6个学徒助理干活。

    昨天剧组开夜车在另一个片场干到凌晨3:30,而灯光组在4:30才离开回去休息。

    “我不管你们情况如何,导演生气发话:半小时见不到灯光你们就别干了。”

    张功也一肚子气,他莫名其妙被导演当众削了一顿,直接打电话将压力转嫁给灯光组那边。

    见师弟诸人围过来安慰自己,张功先感谢周逸替他救场,然后有些懊恼地解释。

    “我应该是被人阴了。

    昨天凌晨收工时先是说8点,后来改成了9点开工,不知道为何导演8点就到场。

    还有导演是当众杀我这只鸡给副导演看呢!他们两个背后站着不同的出品方。

    唉,这个剧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我们7:30将群演都发觉的剧组异常,告诉了你指派的那位工作人员,他说知道了就束手旁观——”

    周逸将自己的见闻跟师哥张功汇报了一下。

    “嘶,我就知道。不就是你们几个特约演员没有给其上供,他就敢阴我一把。

    开工时间的混淆,估计也是他搞的鬼。

    哦,你们只是导火索,他是盯着我这个导演助理的位置而来。

    不行,我得赶紧打电话给副导说一声,汇报详细情况。”

    接着张功就跑到一旁打电话补救,如此见闻也让周逸感受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时间来到9:00,灯光组终于还是拖着疲惫之躯赶来完成了灯光布置,整个剧组终于可以正式开拍了。

    张功的电话让副导演也赶来了,他巡视了一遍现场发现准备就绪才放下心来。

    然后来到周逸等人面前,特约演员都归他管,副导演让大家对着剧本念台词,现场考校合格不合格。

    A角色:“国华同学,在此民族存亡之际,正是我等男儿挺身而出唤醒民众的大好时机。东北三省沦陷,日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待在校园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我们几个决定,明天一起去请愿,你要不要参加?”

    B角色:“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决定一起参加!”

    C角色:“全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就能抵抗一切侵略。”

    D角色:“来吧,抗日救亡义不容辞。”

    周逸四人扮演男主角的大学同窗,最终中枪倒在请愿途中以热血和生命唤醒了对方走上民族救亡的革命之路。

    存在即合理,一件看上去很不合理的事情只要存在,那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像此剧组拍摄的抗战剧,剧还没拍完,已经被几个电视台认购,接近回本了。

    抗战剧为何能持续霸占电视屏幕呢?

    一是因为抗战剧拥有稳定的收视人群,随着年轻人纷纷转战手机屏幕,家里电视遥控器自然掌握在父母手中,40—60岁的他们是抗战剧的收视基础。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因历史原因接受教育的水平不太高,对于影视文化消费一向比较被动。清晰的正邪阵营对抗,正义最终获取胜利的结局,符合他们一贯来的收视认知。

    二是抗战剧风险低投资小回报大,容易被各级电视台采购播放,市场需求稳定。抗战大箩筐,啥都往里装。在抗战酒瓶里,装啥新酒都能项目立项通过。各大影视城和配套道具应有尽有,项目投资金额不大。观众对男女主演并不在意,只要情节过得去就能追着看,启用新人演员方便降低成本。抗战剧能挣钱,容易受资本青睐。

    三是国内电视台众多,他们日常播出时间需要大量剧集填充,抗战剧由于导向正确又有稳定收视人群,所以中小电视台热衷购买重复播放。大热剧集动辄数千万上亿的采购价格,这些都是以芒果卫视为主的几大主流卫视地盘。而许多欠发达地区卫视,以及省会之下的电视台,尤其国内每个县、市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他们可以承受数百或几十万,乃至几万块的采购报价,正是抗战剧的生存空间。

    有固定收视人群,资方愿投资拍,电视台热衷购买,便成为了一条抗战剧的产业链闭环。

    “好,不愧是中戏学生,当个特约演员大材小用了。”

    基本是本色演出,本来就是大学生,周逸等人毫不费劲就将满腔热血的学生扮得戏份十足。

    他们今天拍摄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室内戏,就是上述ABCD角来到男主角家里邀请对方参加活动;二是领头走在请愿群众前方,手举横幅率众大喊口号,然后中枪身亡。

    副导演在周逸等人面前和蔼可亲,但看到群演东倒西歪躺在片场中补觉,他根本不屑于跟群演直接沟通,而是叫来群头们一顿狠骂,让他们赶紧将人集中起来管好。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群头们则先是喊后来直接用脚踹,将睡迷糊的群演踢醒,一路打骂过去将群演们训了一顿集中。

    至于灯光组那边,四十出头的灯光师一样对着年轻学徒轻则呵斥重则一巴掌打在其脑袋上。

    摄像组呢,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位年轻的摄像助理导轨没搭好,摄像师上来就是一脚。

    这种传帮带,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影视行业属于主流,20岁左右的年轻人踏入剧组,先压榨一波劳动力,老师傅很难去主动教导你,纯靠自己看,自己摸索,走经验值。有些老师傅自己本身也并不专业,老师傅一味的压榨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管理靠打骂,学徒们想学点东西是非常难。

    就算你是中戏毕业,但学校基本只教理论知识,实操经验匮乏。你来到剧组一样要从底层小工做起,再一次接受师徒制的剥削。

    来了不到半天,整个剧组的生态鄙视链毫无保留地在周逸面前显现,难怪师哥说整个剧组都是草台班子,这些都是他在中戏校园无法看到触摸到的地方。

    有人说中国的影视剧组,除了几位主创之外,都是民工。一个100人的普通剧组,科班出身的大概五六个,即使算上演员,也只有10%的成员是专业科班出身,剩余90%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便正式上岗。他们靠着仅有一丁点经验和超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维持着整个剧组的正常运作。

    中国和好莱坞之间的差距,光从剧组的人员构成足以看到巨大差距。

    由于昨晚熬大夜,所以男主角的戏份从下午再开拍,他得到了半天的休息时间。而上午则是大场面的群演戏,上百人上街要塑造出数千人的声势,得看导演如何现场调度了。

    国外大场面许多都用特效合成制作,但国内的话使用群演真人算下来成本更便宜。特效合成一组完整镜头至少要十多万,而群演每人80元成本搞来150人拍一天成本才12000元,人力可以用足12个小时,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行业的悲哀。

    周逸也知道了中国的土办法是如何拍摄大场面。

    摄影机机位保持不动,将一条大街从正面划分为三块范围甲乙丙。然后工作人员让所有群演首先填满甲位置,拍一个大全景。随后换到乙位置,让前后排的群演交换位置,换新面孔到第一排,再拍一个全景。接下来,丙位置画葫芦照旧处理。

    如此处理,后期再将甲乙丙三次拍摄画面合成,因为机位不变,只有人物位置变了,这样一来整条大街都填满了人,显得声势浩大,实际上只动用了一百多人搞定。

    身为特约演员,周逸他们的400元酬劳也不好挣。

    导演要拍摄他们中枪倒地的镜头,周逸拿了A角色,所以中枪最多,全身上下要身中七个弹孔。

    剧组爆破师将7个小血包贴在他衣服中弹处里面,血包里面有炸点,就是一个小炸药包,这7个炸药包后面会接出一条电线用来引爆,电源由电池控制,开关就握在周逸手中,由他配合镜头引爆,然后做出中弹后牺牲的动作。

    “抗日救亡,中国必——”

    “砰砰——”

    现场枪声响起,大家作鸟兽散,现场一片混乱。

    “周逸”用力挥舞着标语,突然浑身鲜血飞溅,只见他两只大腿先中弹,然后胸口继续冒出弹孔。

    整个人双脚一跪,然后上半身依照惯性向前一头栽下,脸上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两眼睁开死不瞑目,嘴巴鼻子随即流出鲜血,整个身体有几秒钟间歇抽搐,之后就一动不动躺在地上。

    两组摄像一远一近将整个画面完整记录下来,尤其近景摄像镜头一路走近直接怼到“周逸”永不瞑目的脸上停留许久。

    “卡——

    非常棒!这才是我想拍出的画面嘛。”

    导演再不喊停,“周逸”就得死而复活,他刚才瞪眼睛和憋气已经到了极限。

    之前咬破在嘴里含着的血袋,他感觉有点甜辣味道,据说血包是用红色素加蜂蜜再加酒熬制出来的。

    也许是刚才周逸的表现激发了这个由广告转行而来电影的创作欲望,他又让群演配合给四人组加了几个镜头,算是在这部电视剧中留下了自己满意的印记。

    下午男主角休息完进场,周逸四人得以跟随1组转战室内戏。而那些群演本着价值最大化原则,又都换上两军服装,跟着2组外出去打游击战去了。

    周逸终于见到了本剧的男主角,一位2010年参加选秀节目出道的偶像演员。

    也许是近期熬夜太多还是啥原因,反正这位男主角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尤其周逸往其面前一站,对比之下显得他才是本剧的主角。

    “化妆呢?上来将他的妆容化老一些,不要那么精神。”

    若不是刚才周逸倒地镜头实在太过经典,导演都想将他换到后面位置去藏着,镜头里他的光彩完全压住了男主角,只能通过化妆将光芒压住。

    “然后你的表演收一些,扮得木讷些,尽量不要抢戏。”

    导演自己也知道这位年轻偶像就高中文化,公司走了关系安排到男主角位置,就算他是一坨烂泥也得扶上墙将戏拍完杀青。

    “国华同学,在此民族存亡之际……”

    “卡——”

    男主角说台词到一半又卡壳了,业务水平实在让人担心呐。

    “要不这样,待会到你说话,你就背数字,从0到9,然后再倒着背回来。反正后期安排配音,你只要嘴巴动起来就好。”

    这导演一看就不是第一次经历如此情况,他已经有了成功的应对之策。

    于是,周逸等人对着一个念着“0、1、2、3……”的真人道具,开始了特约演员的表演。

    这400元真不好挣,能忍住不笑场真算敬业了。

    “卡——背数字也要有节奏感,不要像个老和尚睡觉念经。”

    今天导演的艺术追求也上来了,以往觉得可以过的镜头今天及格线明显拉高。

    “要不换个数字,比如有节奏感一些的1234、2234、3234这种广播操口号。”

    周逸见证,帮忙想出一个足以替代的法子,他想早日收工回学校吃晚饭啊,可不想跟着熬大夜。

    “这注意不错,还是你聪明。来,男主角先试一试,待会力争一遍过!”

    导演一听觉得有用,今后这背诵数字经验可以行内大力推广。

    来来回回录了3遍后,终于勉强过关,周逸等人迎来了杀青收工时刻。

    临走之际,导演还想叫人留下周逸等人的联系方式,说将来有合适角色可以介绍给他们。

    周逸可不敢再跟这样的导演合作,于是以马上要签经纪公司为由婉拒了。

    从张功手中接过1600元现金,大家邀请师哥有空回中戏新校区参观再一起聚聚,便打车踏上了回程。

    由于车费均摊,所以忙碌一整天下来,工作时间达到了12小时,周逸净赚了350元。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若是周逸签了经纪公司,就按100万到手计算,日薪在2700多元,比350元要多近8倍,因此说多不多。

    但这钱说少也不少,350元相当于普通群演5天的总收入,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不过最大的收获就是周逸见识到国内剧组现状后,下定决心将来自己的剧组绝不会像草台班子,而是要专业人士各司其职,走职业化和工业化道路。

    本以为不再出校挣外快,没想到许大明星又给他派了一个大活,让周逸无法拒绝,因为对方给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