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致和穿越笔记 > 第160章
    果然,李纯道:“我怎么会做坏人伦常的事呢?诸位夫人要是不放心,可以一起入温泉宫居住一段时日。”

    男人们忙轻叱自家夫人,与李纯赔罪。

    殿内又恢复了之前的太平氛围,众人都想着挨到尾声就可打道回府,没曾想偏在这时,蹦出来个人,却是清河郡宋氏,与兵部尚书宋青桐是同族,的宋云深。

    曾在公主府夜宴上顶撞过楚王妃。

    他发难道:“楚王妃出逃之事,楚王恐怕还不知道,那女子并非荆州府陈氏女。”

    “我派人去打听过,那女子只是一位与陈家表妹长相相似的乡野村姑!”

    “如此女子也配打着陈氏的旗号招摇撞骗,可怜我陈表妹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病逝。”

    李危轻蔑地瞧向李纯,那意味很明显,是在嘲笑她,这就是她找来的人。

    李纯也轻蔑地瞪了回去,吩咐宫人去叫陈小粥来。

    沈芜与李危在长安城搅动了这般风云,又是圈地又是卖期房,怎么能没有资本,而在沈芜眼里,有良知的资本家就只有陈小粥一人而已,是以,早在沈芜动用丰益堂存放的钱财圈地卖期房开始,就传信给陈小粥,让她来长安开一家丰满钱庄。

    并借助清河郡,与朝廷搭上关系,成为朝廷唯一指定的买房贷款钱庄。

    如此,资金也掌握在沈芜手中。

    小马带侍卫长去丰益堂找沈芜时,沈芜利用老百姓围堵公主府之时,便从丰益堂潜进了丰满钱庄,陈小粥的居所,那里还有燕娘和宋下童。

    几个人又想回到了从前在养鹤堂时的日子,只是陈小粥不似那时一般高高在上,与燕娘和宋下童也能侃侃而谈,平等相交了。

    沈芜后来问她,还认为卖火寸的小女孩应该奋起反抗,去偷去抢吗?

    陈小粥说:“是我天真了,若是她来抢,来夺,恐怕还没进门,就被家丁侍卫们打杀了出去,会死得更快。”

    “一个被折磨得无法还击的人,是没有能力主动争取的。”

    “可明明这些人也没做错什么,只是没有机会啊。”

    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工作的机会,更没有奋斗的机会。

    只因这些机会都被垄断了。

    一个破烂的国家,这些贪图利益的门阀士族很快会将它瓜分干净,陈氏是清河郡门阀的一员,或许也能分到一杯羹,而荆州府陈氏能得到的就更少了。

    不如趁此机会,与清河郡陈氏做个切割,成为陈氏真正的掌舵人。

    陈小粥本就落座在末尾,与宋云深相距不远,听到通传,就走到了殿中近前。

    问安后,李纯说道:“既然你姐姐陈粟已经过世,那么这桩婚事总要有个交代,你是如何想的?”

    陈小粥微微垂目,轻笑道:“公主有所不知,楚王妃确实是我陈氏女,荆州府陈氏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陈氏三女。”

    李纯:“可圣上定下楚王妃的是陈氏长女陈粟。”

    陈小粥知这是逼着她认下了,没有正面回应,只道:“当日长姐病危,不敢违拗圣意,也怕丢了联姻,民女才出此下策,请公主责罚。”

    她中规中矩地跪下求罚,语气神态却没有半点软弱,像一只被剪了翅膀的孔雀。

    李纯拍了一掌案几:“你知不知道这是欺君灭门之罪!”

    既然说了这话,那就是不会真以此罪责罚。

    李纯脊背汗涔涔的,她常年生活在权威之下,一时半会儿要她平视皇权也是办不到的,但她可以硬着头皮忍下,舌尖微微打颤,但脑子还是清醒的。

    她说:“民女知罪。”

    她搭了一眼上座的李危,唇角微勾,诡计上头:“楚王殿下早已知晓此事,却迟迟不肯纠正这桩错了的姻缘,不知楚王殿下如何想?”

    她这样一问,李纯也看向李危,她想让他当着全大周的面说出他对沈芜无情,只是为了利益而已。

    那迫切的眼神,好像两条挂在他脖子上的绳索,只要他违背了她的意思,就地绞杀。

    李危:“我心悦她。”

    他每说一个字,心都跟着颤动一下,随着他的呼吸,一同呼出。

    很好,面对李纯说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想,这次只是手心出了点汗。

    他完全不在意她的样子,激怒了李纯,她问:“那她现在人呢?”

    李危不能说,只道:“她是我的妻子,她的去向与我之间的情分,都是我房内的事,还望皇姐不要越界。”

    御史台之前就对李纯与李危同居一府的事颇有微词,认为与礼法不和。他说这话,就是专门给御史台留的话柄,好让他们再一次用礼法打压李纯。

    姐姐管弟弟的房内事确实不合适。

    御史台也不付所望,说道:“此女出身乡野与楚王身份确实不般配,不过亦是良家,纳为妾室就是,而与陈氏婚约未完,陈氏长女已故,不是还有次女吗?古时就有妹妹代替姐姐成为续弦的事例,与理与法都挑不出差错。”

    陈小粥抬起头,跪直了身子就要反对,被李纯拦了下来:“妾室亦是抬举。”

    李危暴怒而起:“简直荒谬!”

    “阿芜是我八抬大轿,迎娶回来的正妻。若说身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几位贤能大德出身也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