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致和穿越笔记 > 第162章
    沈芜:“不急,再等一等,山南道那边该来信了。”

    陈小粥会意不再多问,下了马车。

    沈芜这才安抚起李危:“ 大不了等以后让她多出些钱给你赔罪嘛,别气了。”

    李危靠在沈芜肩上,他也饮了酒,三日未归,浑身不舒服,瓮声瓮气的:“万一真让李纯得逞了怎么办?”

    沈芜神经一紧,故作正色,霸气道:“她敢?”她顺着他的背诱哄,“真出现意外,我就带着敖大叔断眉他们去把你抢回来,劫亲。你可是我的人,我可不会让别人碰你一根手指头。”

    李危终是笑了,展臂圈住她的腰,两人挨得更近了,鼻息触碰着她的颈窝,一阵一阵的湿热,沈芜脚趾蜷曲,从骨节上生出一阵痒意。

    李危似有痛感,轻轻一转,将她压下,唇擦过她的耳蜗,一把火骤燃,腿噗通一伸,撞在了车厢壁上。没人在意这点意外,沈芜想要回应他,噗通,他的肩膀也撞上了车厢壁,顿时,沈芜不敢动了。

    方才,三个人时,这车厢还不觉得小,如此两个人,却嫌不够大了。

    李危不在意,沈芜却不愿意了。

    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要是再发生一次,在外头赶车的卫牧就该猜到了。

    李危不耐烦:“你管他做什么?”他轻轻啮着她的耳廓,如蚊吶一般仿佛说着什么秘密。

    沈芜推开他,推开车厢的门,起身坐在了卫牧身边:“这回卫家也参与其中,你不打算给他们透一点消息吗?”

    卫牧不用看,也知此时沈芜的脸陀红得似朝霞,滚烫的像燃炭。

    他也不喜欢听人家房内事,正好。

    他答道:“说了,没用。”

    “也是。”沈芜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人人都在赚这笔钱,卫家为了不落人后,也被裹挟进入。清河郡诸姓门阀是一体,他们就算清醒又怎能独善其身,更何况共沉沦这许多年,又怎么会这次就清醒了。

    “他们早就忘了先辈们遗志,错把祖宗们的功业当做了自己的,没了就没了,你看大周那么多百姓都在努力生活,他们为何就不能?”

    自从李危那次与他说了沈芜到底想做什么以后,他想了很多,一人之崛起,一家之崛起,若是于国有益也就罢了,若是也成国患,那就毁灭吧。

    这些年来清河郡诸姓门阀能为国效力的青年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卫家更是寥寥无几,多的是二世祖,招鸡逗狗,躺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上做富贵闲人。是以,毁灭对卫家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两人聊起来,真就把李危扔在车厢里,不管不顾了。

    李危被沈芜那么一推,倒在车厢壁上,他本就酒令智昏,索性就此躺下,睡了一觉。等回到了杏园,才伸了个懒腰醒来。

    解了袍子,兜头将沈芜从头到脚罩住,弯身将她扛在肩上,抬脚一点,从马车跳上院墙,两步飞入院中。

    杏园的仆从本就少,熬着大夜等主子回来,明明大门都开了,却见那黑影飞去,惊得瞌睡都没了,一屁股跌坐在石阶上,掩着嘴,生怕心从里头跳出来了,瞧见卫牧,也不敢大声呼喊,只问:“卫公子可看见什么了?”

    卫牧,从车上跳下来,将缰绳扔给他:“没事,一只雕鸮而已。”

    雕鸮?雕鸮有那么大吗?那仆从不敢再多问,赶紧牵着马车去马坊。

    卫牧进了门,杏园格局布置讲究,环水,一步一景,他瞧了一眼被风荡起的水波,一下一下拍打着水岸,今夜又要有人不眠了。

    皇帝的华诞一过,整座长安城像被吸干血的人偶,失去了活力,东西两市的铺子关了好几排,工部与吏部两个衙门挤满了要说法的人,杏园也不例外。

    倒没有人再去围堵公主府,这让李纯能够分身去宫中时刻把握情况。

    皇帝亦如长安城一样,浑身泛着死气,已起不来床。

    李危见这么些人也不怕,骑着马去工部,也不进去,人太多反正也进不去。只叫工部的大小官员都出来回话。

    那些人不敢出来,只开了一条门缝,那人正是工部侍郎魏成。

    李危也不恼火,就让卫牧站在门外问:“魏大人,准备如何给百姓一个交代?”

    魏成看了看李危,李危侧着身子一副根本不想看他的样子,他只得跟卫牧答道:“下官,下官只能拖。”

    李危冷笑:“是不打算还钱了?”

    魏成:“楚王殿下说笑,下官不是吏部的官员,没有朝廷的批文,一文钱也是不能随意支出的。”

    廊房的事,两部不知贪了多少,现在把话说的这般严谨,还当自己是个好官呢!

    李危懒得与他推诿斗嘴,说道:“我有个办法帮魏大人解围。”

    “小长安的沈老板昨日派人来谒见本王,他们要动工了,缺人手,你将工部记录在侧的工人都找来,去见沈老板。”

    魏成当了半辈子的官,马上明白了李危的意思。

    只要小长安开始动工,这就是给老百姓最好的交代,民愤平了,长安又能恢复往日生机。

    清河雅苑的崔淋崔老板卷款跑路了,但小长安的沈老板是真的要建房的,朝廷这也是有意向将清河雅苑的烂尾交给沈老板,安抚民心。

    魏成也明白,只要这建房圈地的事还能推下去,那钱必然是少赚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