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 事业批病美人又在装娇吗 > 第90章
    司慎言见他低头吃饭,才继续刚才的话题道:“许小楼背景很难查,他之前太低调,我着人去查了,但还没个结果。他与我……无甚交集,实在想不出有何怨仇。”

    俩大老爷们儿只是吃饭,不喝酒,这饭就吃得很快。几句话的功夫,就吃好了。着人收拾残羹碗筷,清茶漱口的档口。

    吴不好进了屋里来,他见没外人,直言道:“尊主,调令已经传回去了,让乾达婆和紧那罗两堂听命,随侍准备援手。”

    司慎言点头,道:“早点休息,明早出发。”

    吴不好退下去,屋里就又剩下二人。

    满月是主动接下繁花府这个烫手山芋的。司慎言刚回来时不知,现在也必然已经知道了。

    但从刚才到现在,他半句没多问因由,雷霆之势安排好阁里和使驿的差事,大有陪你上天入地,你指哪儿我打哪儿的痛快。

    纪满月突然问道:“尊主……舍了江湖逍遥,不后悔吗?”

    话问出口,又有点后悔。这问题太矫情了。

    司慎言没想到他能来这么一句,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想了想,才道:“江湖、朝堂,都不是我心所向,现在在哪里都一样,”雨下起来了,他把窗子敞大,吹着夜风,“咱们去寻醉仙芝,才是重中之重。”

    他站在窗口的风雨气里,头发半湿不干的铺散着。

    纪满月歪头看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司慎言在点沧阁是高高在上的尊主,平日门人面前一直衣冠楚楚,脖领子上有几个扣子,必然系几个,看上去有股禁忌的疏离感。不用说话,浑身上下就已经写满了“生人勿近”四个大字。

    但私下,他其实是懒得受约束的,冬日轻裘缓带,夏日浅襟宽领。

    可现在,他澡洗了,常服宽袍也换了,只有那衣服扣子,一直勒到脖子根……

    旁的不论,这种天气……不热吗?

    满月起身,也到窗边。

    司慎言往边上挪开两寸,看似将夜雨风润的清爽让给他,可其实怎么想都是躲着他。

    灌过来的风不愿说谎,除了送来夜色和潮气,还有一丝淡淡的药味。

    满月问道:“伤哪儿了?我看看。”

    司慎言一愣,遂而舔了舔嘴唇,尴尬地扯出丝干涩的笑:“小伤,说来丢人。”

    小伤?闻着用药的量,伤口不会太小。

    满月有心撩他一二,这人不怎么禁招惹。

    起码不怎么禁得住他的招惹,八成几个回合就能老老实实的就范,让他看伤。

    但对方本意显然不愿意给看。

    他垂下眸子想了想,明日一早就要赶路,眼见外面越下越大的雨,还是道:“早点休息,我不扰你了,天热易发汗,不要感染。”

    说着就往门外去。

    “哎——”司慎言拉他未遂,动作不明显的僵滞,好像伤口正在伸手臂会牵扯到的地方,“雨太大,别回府了,内衙早就留出一间屋子给你。”

    那刚才议事的时候,你不告诉我?

    满月挑起眉毛向他一笑:“知道了。”拉开门,出了屋。

    那间房是内衙最中正的一间,与司慎言的卧房斜对,布置简单却非常得宜。满月收拾一番,遣退伺候的小厮,躺在床上。

    窗口点着驱蚊的药草,窗子就半撑开着,没有落下,他垂眸视线就能跃出窗户,看见司慎言的窗。

    司慎言房间的烛火一直亮着。

    满月忽然生出种共黄昏、粥可温的旖旎错觉。

    转念又觉得自己荒唐,无声笑了一下。

    懒得再下床,他弹指一根金针,熄了屋子里的灯。

    结果不过片刻,司慎言那屋,也跟着暗淡下来,只留下窗前一盏星点光辉,暖融融的,穿透了雨幕和漆黑,暖了不知是谁的心。

    听着雨声,满月看在眼中的一点光亮逐渐变得发散朦胧。

    一夜安眠,再一睁眼,天色已经微亮,雨一直都没有停。

    毕竟不是誓师出征,一切从简。

    按照约定的时间,九野营冒着大雨分道扬镳,往三府六郡各自为差。

    纪满月一行三百余人,策马一路往西北方向去,急行半日,就冲破了潮雨,艳阳越发炽烈起来。

    晒得人皮肤发痒。

    待到第三日中午,放眼能见路旁土地龟裂,庄稼地里一片一片旱枯的粮食。

    官军的马队与逃荒的百姓们逆行。

    打眼一看,就能分辨出流民在路上消磨的时日长短。从最西面跋涉过来的百姓,灰头土脸,有的已经恍如乞丐。

    除了步行的,还时不常见到逃难的马车,急急可可的奔过去。

    想来是各地的富户,怕久灾生疫患,索性去他乡躲灾劫。

    又这般急行三日,繁花府到了。

    那脑袋里养鱼的上任新官,名叫郝景温。他带着府衙的师爷、衙役,等在热得熏人的风口里,把众人迎进城门。

    繁花府名字很美,但也就仅剩名字很美了。

    这里早就没了繁花,只剩下风沙。

    风抓起沙子往人脸上扔,让人睁不开眼睛,除了干,还是干。

    城里留下的人比满月预想得多,弃城流离的,是富户和极贫的两个极端。

    而既非大贵,也非很穷的百姓,只得不甘心的听天由命,一日日捱着,看是否能等到天降甘霖、朝廷送赈灾粮食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