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648节
    其实高夫子也不知道,为何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模样。

    如果有人告诉他,他会跟着一个年轻人去千里之遥的地方建造一个巨型机器,他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但如今,这件事是真的,非常真切。

    高夫子一家,甚至他的老师,他的师门,都是研究数学的。

    那些不同其他的数字,在其他人看来枯燥无比,在很多学子心中都是无用的东西。

    可高夫子喜欢,他的师门都喜欢。

    所以他这个师门,一直被人称作怪咖。

    像他这样,便是努力考上了进士,也一心想研究这些神奇的数字。

    被派到建孟府府学教数科,高夫子其实不算高兴。

    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学,就算有人过来,也会因为数科的艰难劝退。

    所以当时童试第一的纪元去学数科时,他甚至觉得有点荣幸?

    之后也确实给他争光了,还说出,世间万物都跟数学相关这样的话。

    原本以为,纪元考上状元,外派做官,跟数学的缘分也就结束了。

    谁知道,他通过殷掌印送过来几张图纸,还说了这些图纸的前景。

    高夫子一眼就能看出来,纪元在图纸上写的东西,并非天方夜谭。

    所以从化远三十九年开始,他便跟师兄弟们一起研究。

    可惜想法是好的,真正实现起来非常艰难。

    材料也好,工艺也好,真的达不到标准。

    即使做出来了,也持续不了太多时间。

    他们从三十九年开始,一直到四十三年期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甚至还提高了本地铁匠的技术,可还是差了一点。

    这种时候,又是纪元的信件。

    纪元说,研究不出来,很有可能是没有找对方向。

    什么方向?

    没有实际的作用。

    就像钉子钉到墙上一样。

    你先知道这个钉子有什么作用,才知道要钉到哪。

    如果不知道作用,就会瞎钉一通。

    这话没错。

    随后纪元又道,他年后要去西北,准备单独开辟一块地,专门用来研究蒸汽机。

    以前是家庭作坊式的研究。

    现在?

    现在官府赞助!

    需要的铁器也好,工具也好,地方也好。

    纪元全部都给提供。

    高夫子甚至觉得,纪元千里迢迢跑到这么远的地方,不会就是为了这个吧?

    就是为了亲手开辟出一块地方,为了让蒸汽机快点建好?

    那他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以他的成就,留在京城,必然平步青云。

    或者去个近点的地方,依旧有机会建成。

    但纪元不,纪元一定要跑到最远的地方。

    最远的地方,也更能放开手脚。

    若是在京城附近,必然会被各方追问。

    高夫子也是做过官的,自然知道其中问题。

    但跑得远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高夫子甚至觉得,纪元就是有意在找废弃矿井,所以选择了肃州。

    可这样说的话。

    那纪元算得也太准了?

    每一步,似乎都在他的考虑当中?

    他今年才多大啊。

    但不管怎么样。

    今年才二十一的纪元,尽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可供研究的天。

    如果不是纪元,他们的研究进度肯定会跟之前一样慢。

    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多人手,还有现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是纪元提供的。

    甚至跟着纪元做事,不管做多怪异的人,外人都没有异样的眼光。

    比如他吧。

    他在建孟府府学还是夫子,每月享受着那里的供奉。

    即使如今数科已经取消了,但他依旧是夫子。

    如果辞去府学夫子的职位,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但他只要说一句,他要随纪元去任地。

    只这句话,所有人立刻露出羡慕的表情。

    即使高夫子他们没那么在意这些,也会觉得轻松很多。

    没办法,谁让跟着的是纪元。

    千里迢迢过来,别人不仅没有异样的眼光,反而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种感觉,虽然有种压力,可同样是动力。

    再说来到肃州。

    人人都以为纪知州会先做自己最擅长的育种跟橡胶。

    可他却力排众议,先安置蒸汽机的研究。

    所以高夫子认认真真地说一句感谢,也十分认真地喊一句纪知州。

    纪元岂会不知高夫子的想法,笑着道:“把 你们拐到这样偏远的地方,若还不为你们创造研究条件,那我算什么。”

    “再说,若能研究出蒸汽抽水机,这石兴县几十口矿井都能活过来。”

    “那时候,才是咱们庆祝的时刻。”

    几十口矿井都活过来?

    路过的石伟忠听到这话,忽然一愣。

    石伟忠并未戴手链脚链,原因也简单,他家就是石兴县的,若他逃了,家人怎么办?

    当时看到纪知州的第一反应是逃跑,那也是没过脑子,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他们跑不掉的。

    这会听到纪大人说,想让矿井活过来。

    这话他听了不止一次,但大多时候,都是他爷爷跟父亲讲的。

    爷爷跟父亲说,只要矿井活过来,他们的日子就好好过。

    虽然挖石炭很辛苦,但能吃饱饭,能养活一家人。

    若他爷爷听到这位年轻知州的话,只怕会兴奋的跳起来。

    不过,也就是纪知州说了。

    换了其他这样年轻的官员说此话,大家肯定不信。

    石伟忠埋头做事。

    他有点好奇,这矿井怎么才能活过来。

    那么深的水,如果靠人一桶桶往外倒,根本不可能。

    纪元也看到石伟忠了,并未说什么只是跟高夫子告别,还道:“夫子,等我把肃州城的事情处理好,马上就回来,您也别送我,以后咱们还要经常见呢。”

    高夫子无语。

    不过这话也对?

    纪元着急回肃州城,确实是要安顿手头的事情。

    他来肃州,人人都盼着他赶紧培育良种,赶紧研究出橡胶草的用法。

    可谁也没想到,纪元竟然跑去废弃的矿井县城了,而且有不回来的趋势。

    不管是上级河西府,还是本地商会以及农户,甚至隔壁府的知府,都不知知晓原因。

    不是不信纪元。

    而是良种跟橡胶真的很重要。

    特别是良种。

    那些种稻子的地方,都在争相询问占城稻的情况。

    而宁安州的占城稻到底有多好,甚至已经从天齐国的最南边,直接传到最北边。

    谁听都要心动。

    他们这地方种不成水稻,只能眼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