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223节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而后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城周长约四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平原长城。

    而山海关的整体防御体系还不单单是一座关城、些许长城,自北向南还包括北翼城、东罗城、威远城、南翼城、威海城、宁海城、老龙头,众多的城池与长城相连,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自始至终都没能拿下山海关的原因,每次入关都是绕路,就算是甲申国难时大举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投降,否则山海关依旧稳如泰山。

    此时洪承畴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抵达,守关的军将及城内百姓为了迎接大军,组织了盛大的锣鼓队。潮水般的欢呼,喧天的锣鼓中,洪承畴率领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吴三桂、马绍愉,张若麒等人踏着古老的城墙阶梯,出现在了城楼之上。

    从他们的角度看着城下,只见各部全副武装的大明士兵,正以整齐的步伐不断穿过雄关,进入关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长枪入林,浩浩荡荡的大军洪流,前面望不到头,后面望不到尾,一路向北出关而去……

    第三百二十章 重要情报

    五月初二,二十五万余明军将士刚出山海关,在广宁中前所下辖的高岭驿驻扎,准备休整一日后,便继续前往宁远城。

    刘衍所部驻扎在高岭驿北面十二里处,邻近一条名为北岭河的河流,这是一条并不大的小河,在此时炎热的气候下,河水已经所剩不多,甚至大军将士可以徒步蹚水过到北岸去。

    不过新军各营将士也算是邻近一条水源,不需要为用水发愁。

    这天夜里,新军各营都静悄悄的,只有一队队值夜的将士不时经过,还有辕门等各处要害地点的明哨、暗哨在警戒着。

    忽然,一队身穿短打的汉子策马冲进了新军亲卫营的大营,这些人都是一人双马,身上还带着强弓和战刀,都是彪悍男子,为首一人便是深入辽东多日的吴国金,其余众人都是情报司探查曹的精锐,就连探查曹主事王阳也在其中。

    没过多久,在中军大帐内,吴国金正抱着一个水囊咕咚咕咚的喝着,大号的水囊很快就瘪了下来,刘衍见状又递过去一个,吴国金打着水嗝嘿嘿一笑,接过来又是仰头喝了起来,一直喝了小一半,才心满意足的擦了擦嘴,长出了一口气。

    “这鬼天气,属下跟一众兄弟为了赶路,已经一天一夜没喝水吃饭了,差点就被热死、渴死了!”

    “这段时间累坏了吧?我已经让人准备饭食了,一会儿你跟众兄弟吃完了,抓紧时间回去休息。”

    吴国金抱拳谢过,然后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属下等这段时间的确挺累的。属下和一众兄弟出了山海关之后,便一路向北,赶到锦州一带探查奴贼动向。可是到了锦州周边的时候才发现,锦州四周都已经是奴贼的兵马了,属下等人无法靠的太近。”

    刘衍微微皱眉,问道:“现在锦州的情况如何了,可打探到具体的消息?”

    “有些消息:属下带人抓了两个奴贼斥候,审问了一番得知:奴贼在锦州城外挖掘了壕沟,企图隔绝锦州与外界的联系,不过好在城内守军还算得力,几次冲击取得了些战果,现在奴贼的奸计还没有得逞。”

    “现在锦州的情况总体来说比较危急,属下等在锦州外围已经看不到守军的夜不收活动了,到处都是奴贼的斥候和小股兵马,可见守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刘衍点了点头,看来清军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合围,现在就等着明军的援兵赶到,就可以围点打援了。而且刘衍算着时间,此时清军围困锦州的时间比历史上稍稍提前了一些,就不知道清军此次动员了多少兵力?

    “还有什么情报?”

    吴国金说道:“大人,属下见在锦州一带无所作为,便带着众兄弟深入辽东各处,特别是去了沈阳、辽阳周边,想打探一下奴贼后方的情况。这一去还真是收获巨大!”

    刘衍诧异的说道:“现在辽东各处的百姓都被奴贼强迫着剃发了,你们是怎么混进去的?”

    吴国金苦笑着说道:“我们几乎是昼伏夜出,每日专走人迹罕至的荒野,只要是看到人烟,我们就直接避开,这么长的时间,一顿热饭都没吃过,算是遭老罪了!”

    “真是为难你们了。”

    刘衍能够想象在敌境中打探消息的难处,吴国金能够带人打探到消息,然后全身而退,已经是非同一般了,可见吴国金的确是个人才,大明的锦衣卫也的确名不虚传、人才济济。

    只是现在这个世道,有才能的人终归是无法出头的,否则大明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刘衍心中感叹了一番,然后问道:“说说吧,这一趟都有什么收获?”

    “大人,奴贼现在可以说是有备而来啊!”

    吴国金面色凝重的说道:“在沈阳和辽阳周边,奴贼建起了大批的工坊,从关内掳掠的工匠以及辽东本地的工匠,大多都被集中到了辽阳和沈阳城外。现在沈阳、辽阳城外兴建的大批工坊,都是打造兵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专门打造火器、铸造火炮的工坊!”

    刘衍大吃一惊,问道:“消息准确吗?”

    “准确!”

    吴国金说道:“属下等人遇到了几个逃出来的工匠,奴贼对那些工匠盘剥之重从未见过,每日至少要劳作八个时辰以上,不但没有工钱,而且打骂都是常事。如果有人制造出来的火器不合格,全家都要被奴贼当众处死。”

    “那几个工匠就是忍受不了压迫,所以拼着性命逃了出来。不过随后就被奴贼骑兵追上,家小全部被杀,只有两个工匠命大,被砍伤丢在路边,属下遇到他们的时候,还吊着一口气。”

    刘衍眉头紧锁,说道:“看来奴贼是被咱们的火器打怕了,所以也开始发展火器。”

    历史上,清军其实就不是以骑射打天下的,而是以火器加重甲步兵,辅以骑兵的方式征战各地的。

    现在因为刘衍的出现,让清军重视火器的进程又加快了一些,这也算是一个坏消息了。

    在刘衍看来,即便清军的火器因为质量原因、技术原因,或是火药的原因,威力和射程多半是不如青莱镇新军的,可是蚁多咬死象啊!

    满清怎么说也是一个政权,刘衍再强也只是大明的一个军镇,以一军的实力对阵一国的国力,怎么看都赢不了。

    “所以,必须要在清军火器军刚刚起步的时候,直接给丫灭掉!”

    刘衍心中想着,然后说道:“你立即将沈阳、辽阳的情报整理出来,此事事关重大,我要连夜去见洪督臣,不能耽搁。”

    “是!”

    深夜时分,刘衍带着一队护卫匆匆赶到了督标营大营,在中军大帐内见到了洪承畴,随即拿出了整理出来的情报。

    洪承畴眼见刘衍深夜来访,心中事关重大,急忙展开情报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神色异常凝重,问道:“刘总兵,当初的济南之战,本督曾详细了解过作战经过,本督记得当时奴贼军中就有成建制的火器兵。以刘总兵之见,奴贼的火器兵战力如何?”

    刘衍坦言道:“当初奴贼的火器兵已经算得上是训练有素了,由汉奸尚可喜统帅,装备的火铳也算精良。如果以尚可喜所部遇到我军普通兵马,应该是稳赢的!”

    “况且,此番奴贼是以一国之力打造火器兵,可见奴酋决心之大,督臣不可不防,必须要早做应对之策!”

    洪承畴眉宇间的忧色更浓了,说道:“这份情报非同小可,奴贼几次在刘总兵手中吃了大亏,定然是要扩编火器兵了,看来锦州之战的变数又增加了。”

    “奴贼本就有铁骑、兵甲的优势,在野战中也是胜多败少,如今再加上火器的加持,奴贼的战力定然更加强悍,本督担心此战堪忧啊!”

    随后洪承畴问道:“刘总兵是使用火器的名将,以刘总兵之见,此战有何破敌之策?”

    刘衍沉吟许久,说道:“别无他法,唯有以火器对火器,就看哪一方的战阵更坚挺,哪一方的兵马更顽强!除此之外,别无取巧之法。”

    洪承畴倒吸了一口气,显然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火器对射不同于弓箭对射,在巨大轰鸣声中,在浓浓的硝烟中,所有的火器兵都要忍受炮火和火铳带来的伤害,这份隐忍和胆识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此时洪承畴甚至能够想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两支大军结阵对战,无数火铳和火炮互相对射,密集的铅弹和炮弹穿透双方的战阵,数不清的士兵变成的残缺的尸体,在轰鸣声和惨叫声的交织中没有了气息。

    这样的场景光是想一想,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就算是久经沙场的洪承畴,此时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如此,则我军此战的胜面更加不明显了!”

    此时,洪承畴早已没有了出兵之时的底气,心中隐隐有些发虚,于是坐下开始思考对策,不知不觉间就陷入了沉思。

    刘衍看着眉头紧锁的洪承畴,心中也是沉重,此时松锦之战爆发的时间就已经比历史上提前了不少,再加上清军大造火器,到时候兵力肯定更强,此战的胜负还真是难以预料了。

    于是刘衍也不准备藏私,直接说道:“督臣,末将以为,可以让各部将士多多准备麻袋,到了战场上可以用麻袋装土,摆放在大军阵前,如此可以有效防止奴贼的火炮轰击,对于火铳的射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还要让各部将士多准备盾牌和盾车,如果可以的话,也要多准备一些精良火器,督臣可以让兵部紧急运送大批的火器来,为各部将士临时装备一些。”

    洪承畴点头称是,说道:“本督这就连夜些奏折,派快马送往京师,请兵部立即筹措火器和盾牌等装备,尽快运抵锦州城下。”

    “至于刘总兵所说的几点建议,明日本督就召集众将中军议事,向各部总兵官通报。”

    「感谢书友13461009964投的三张月票,东仙会再接再厉,好故事已经上路,敬请期待!」

    第三百二十一章 总动员

    明军中军大帐内,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李辅明几人小声议论着,对面,吴三桂、马科、唐通、王廷臣坐在一起,也是低声说着什么。

    白广恩和左光先则是眉头紧锁,二人都没有说话,不过目光却停在洪承畴的身上。

    此时洪承畴微微皱眉,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情报,正是吴国金带人冒死带回来的那份。

    “诸位!”

    众人纷纷看向洪承畴,大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份情报是青莱镇刘总兵部下带回来的,事关重大,所以本督一大早便将诸位请来,共同商议对策。”

    随后洪承畴便将清军大肆打造火器,准备倾全国之力来战的情况说明了一番,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很不好看。

    吴三桂先是惊讶,紧接着便眉头紧锁看向刘衍,想不到刘衍麾下竟然有如此得力的夜不收,可以打探到这么重要的情报。

    这时马科说道:“督臣,这份情报上说,奴贼在沈阳和辽阳打造火器,深入敌境这么远,消息可靠吗?”

    洪承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刘衍。

    刘衍早就看不惯马科那阴阳怪气的样子,再加上马科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于是便怒怼道:“本镇提供的情报都是十分可靠的,当然如果马总兵不想信,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今日的军议马总兵就可以不参加了,请便!”

    马科猛地站了起来,恶狠狠的瞪着刘衍,刘衍也不甘示弱,缓缓站起来,冷声说道:“怎么?马总兵不服?本镇陪你出去练练如何,又或者,咱们各自集结兵马,当着督臣和诸位将军的面,演练一番!”

    马科怒气冲冲,却又不敢再说下去,刘衍那双利刃一般的目光,已经让马科心中发虚了。

    此时马科脸红脖子粗,僵持在那里一言不发,众人见状纷纷劝解,吴三桂一把拉着马科坐下:“马总兵不要动怒,刘总兵提供如此重要的情报,大家一起商议才是,都是为了军中故事,谁也没有私人恩怨,不可伤了和气!”

    马科哼了一声坐下,刘衍的脸上挂着一丝冷笑,也坐了下来。

    洪承畴见状先是佯装训斥了刘衍、马科两句,二人纷纷抱拳赔了不是,然后洪承畴便说道:“刘总兵向本督上报这份情报的时候,便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随后洪承畴便命各部立即准备麻袋装土,准备盾牌和盾车,多装备火器等等。

    众人都是牢记在心,就连马科、唐通等人也是如此,毕竟刘衍的战功在这里摆着,此时大明论起火器的行家,刘衍决定是头筹。

    “好了,今日军议就到这里,诸位快些回去准备,明日大军继续前往宁远城!”

    与此同时,在大明各路入援大军浩浩荡荡由向宁远城进发的时候,在满清都城盛京,也就是沈阳城,皇太极等一众满清酋长也在为锦州战事争论不休。

    满清在大明的细作无孔不入,再加上大明各地商贾吃里扒外,以至于不断有情报传来。此番明军各路入援大军的大概人数、兵种构成等等,都陆续送到了皇太极的面前。

    从皇太极以下,清廷对情报一向重视,情报收集也非常详尽,大明有哪些重要将领,哪些重要官员,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记录在案。

    他们的情报传递,主要由天津等地进入辽东半岛。不过此时辽西一带,大明边军也加强了戒备,各处都在严防细作,又不断有明军集结,所以此时清廷的情报传递也变得很不易。

    刘衍所部青莱镇新军的情报,更是清廷重点关注的对象,很多关于青莱镇新军的消息呈报在皇太极面前。

    在这些情报之中,刘衍兵力约有八万数千人,其中骑兵一到两万人,还有庞大的车营及炮营,内中火炮数目不详,估计不会少于一百门。

    “刘衍来了吗?”

    对于刘衍,此时满清上下都极为重视,皇太极连连召对众臣齐聚崇政殿议事。

    就连在锦州前线的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也被紧急召回,便于皇太极询问前线之事。

    崇政殿上,一众大臣都在恭维皇太极制定的锦州战略,此番明国果然倾九边精锐而来,只要此战围点打援成功,歼灭了明军主力,此后天下将任由大清铁骑驰骋。

    皇太极却只是摆摆手,只见他脸有忧色,说道:“明军浩大,此番崇祯是孤注一掷,将明国所有精锐都调来了,绝不可轻敌!特别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势极壮,介时锦州之战,定有一场苦战。明国还好,我大清却输不起,此战若败,则我大清必有灭族之祸,如何应对。众卿一一道来。”